“阿父不是把阿瑜当成男孩子养吗?以后我就娶个媳妇回家,就可以陪您颐养天年了。”
我嘻嘻一笑,满不在乎道。
“你这小脑壳怎么想的,当真把自己当成男孩子了吗?”
阿父用手指敲了敲我的脑袋,责备道。
“那我就招赘婿。”
我咯咯大笑,毫无顾忌。
“阿瑜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阿父大笑不已,转而拈须叹道。
“阿父别小看我,将来孩儿会干出,那些伟男儿也干不来的大事。必不丢您的脸面,为我们崔家争光。”
我昂首挺胸,意气风发,豪气干云。
阿父哈哈大笑,“果然是我们崔家的小英雄,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
“可惜你的弟弟才四岁,不知何时才有阿瑜这般气魂。而你娘亲不喜你,对他却宠溺无度。真令人担忧。”
说到我弟弟崔亮,阿父忧心忡忡,连连叹气。
“阿父勿忧,孩儿会全力照顾好他的。以后他是要做少家主的,支撑起崔家门面呢!”
我努力挺直身材,极力安慰。
“闲话少说,说正事吧。”
阿父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
“你阿父二十九岁之前,勤练武功,欲以武救国,然而大汉大乱,遍地狼烟,贼寇蜂起。”
“只好弃武从文,希望能够遇上明主,以仁拯汉室救万民。”
对此,我颇有同感。
阿父早年师从儒学大家郑玄,而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倡为政以德。
阿父从政以后,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方向。
一直以来,他都是身体力行践行着“仁”的理想。
在灾荒时期,阿父会在家乡开仓赈灾,设立粥棚。
平时,他也经常救弱济贫,体察民间疾苦。
“然而,明主可遇不可求。袁绍占据河北之时,由于我们崔家根基于此,不得不出仕于袁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