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秦长青彻底明白了秦朝为什么会迅速衰落。
大秦的体制并不是问题核心所在,问题并不在于当时的文人是否认同它,也不是因为制度没有持续性和缺乏公信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创立之时起,大秦就缺失了一些根基性的内容——缺少根!
秦的文化根源来自于《商君书》,但是立国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商君书》已不足以支撑新的局势发展。虽然大秦有法律条文,然而它们未能有效诠释当前政权的实际运作状况,甚至许多官员都无法理解,为何秦皇要施行这些政策?其目的究竟是为了民众的利益还是为了维护王朝长久统治?这些靠什么实现?大秦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教育百姓并赢得全国知识分子和官员们的认可?
没有任何实质措施!
事实上,大秦的治理基础犹如建造在沙堆之上一样不牢固。正因此,官僚只关注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不重视国事,知识分子嘲讽秦政;普通百姓对新政深表不满。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大秦缺乏一种系统化的治国理念。
法治手段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治国的目的。
汉初推行黄老之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统一思想,确保帝国有共同的理念,在实质层面实现了君、臣、民的思想统一,从而稳定了政权。大秦却没有这样做。
直到今日,大秦仍然依附强制手段来维系政权,依靠严峻律法强行管理天下子民,这必然引起广泛反对与叛乱。意识到这一点时,秦长青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
他已经想通了一切。
并且明白,心中时而出现的那种危机感究竟来自何处——那就是国家自身的隐患!
**长青**
“哈!”
“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顺境时天命同助,好运来众生皆顺!华夏历经千年,为众多文化提供了道德指引和文明基础。它始终致力于塑造人的品格以及和谐共生。”
“大中华正是农业文明的始创者;它以勤耕为美德,适度取利;提倡良好品德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宇宙即我心,我心亦是宇宙之源。微细如发,广大如宇宙万物!治理国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其次是确定治理思路和发展方针;这样才能推进具体政策措施。”
“大秦立国七年中忽视了这一基本前提,在思想整合前匆忙启动统一,之后未能甄选合适官员就急匆匆推行多项政策。由于缺乏核心指导思路, ** 机构难以高效运行,如何能够上下同心协力?”
“国家又怎能昌盛不败?”
目前的问题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紧迫,但却不清楚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普通民众也不知道大秦究竟有何意图以及最终方向,士人们则坚持古旧思维,造成当前社会紊乱不安的状态实属正常。”
“当今政事仅凭借本能进行,而非有着清晰目标和战略规划。”
从春秋到战国,华夏文明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主导原则:推崇辛勤劳作、注重科技研发、强化防御、强调社会和平以及延续家族血脉等方面,现今尽管政策中尚未明确提到这些价值导向,实际推行的各项决策都在遵循传统基调,但由于多元思想混战,导致各地出现了政策分化和指令矛盾的现象。
只要这种分歧存在,“治理乱象”就会持续下去。
“春秋和战国时期,不同流派相互碰撞交锋;事实上奠定了思想
秦长青满眼兴奋。
此时他已经思路明晰。
他迈着大步回到殿内,在周围众多公子诧异的目光中再次坐下,然后提起笔,在文书上迅速书写起来。
“华夏传统文化为‘源泉’,华夏土地滋养为‘根基’。”
“天底下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民。”
“只有人民稳定才是国家的基础。”
……
不过,在写下数十句后,他突然停下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