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行前送别

而王伟江则是有问必答,耐心告诉女儿这是大海里生长的龙虾,那是淡水里生长的草虾。

他们购买了鲍鱼、龙虾、扇贝;草虾、螃蟹、甲鱼。加上为女儿买的零食,三个大人手里提着尽是满满的塑料袋回到车上,食材准备好了,回去尽等明天贵客来品尝。

第二天早晨一起床,王伟江就开始忙碌起来,宰杀甲鱼,清洗龙虾,他今天准备两个火锅,一个是海鲜,一个是河鲜。

”雪梅,你可知道苏慧姐跟过去担任什么职务?″王伟江问。

”我不知道,她在市里是正处,到省里搞不好还能提一级呢。″

”提一级也是应该的,想当初在西岗乡,她是宣传委员,我是组织委员,现在我都是正厅了,她还在正处位置上,这对她有点不公。″王伟江为苏慧感到不平。

”官场上哪能这样比呀,你这么年轻就当上市委书记,不要说在全省了,就是在全国也找不到几个。若和一般人比,苏慧姐这个年纪干到正处也算很年轻了,有多少人倾其一生的努力连个副处都还干不上呢。″

”你说的也是,但是人们往往都是比高不比低。"

”你这可是大实话,如果大家都去跟低的相比,那人们岂不都处于不思进取的状态中嘛。就拿每年考大学来说吧,某某家孩子考取了清北,考取了985,可从没有人炫耀说某某家孩子考取了某专科。"

”那连炫耀的资本都没有还炫耀什么呀。″

就在这个时候,于倩和苏慧正忙碌地整理着办公室中的那些属于她们个人的物品。因为即将离开这里,所以必须得把这些东西好好收拾一番。有些已经用不着或者损坏了的物件儿,便毫不犹豫地丢弃掉;而那些还有使用价值、承载着回忆或重要意义的,则小心翼翼地装进箱子准备一并带走。

对于像她们这样身处体制内的人员而言,调动工作实在是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正如平日里大家常常挂在嘴边所说的那样:“革命工作如同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往往只需要一张薄薄的调令送达手中,无论内心有着怎样的想法与感受,都只能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毫无怨言地奔赴新的岗位。这种四海为家般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或许在外人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对于她们来说却早已习以为常。

收拾好办公室私人物品,苏慧叫来秘书处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把东西扛到于倩宿舍后,时间已快到十一点钟,她和于倩就来到江雪梅家中。当她俩进屋时,王伟江和江雪梅还在忙着食材,见满桌子上摆的都是清理过的食材,”你们两口子买了多少菜,这满桌子都是的,吃得了嘛。″苏慧道。

”慧姐,在你面前做人真难,平时你就老说我抠门,我要不把菜备得足足的,你还不知怎么贬损我呢,为了不落话柄给你说,我特地多多地买了。″

”你知足吧,于倩姐和苏慧姐都要调走了,以后见面就更少了,你就是想苏慧姐数落你也没有机会了。″

这时囡囡从房间跑了出来,苏慧立马把她抱在怀里,”囡囡,想阿姨没有?″

”想了。″

”囡囡,想没想我?″于倩又问。

”想了,可是你们来了我就不想了。″

”哈哈,囡囡,你这说的可是大实话,以后阿姨见到囡囡机会就少了,我要想你时怎么办呢?″苏慧故意逗她说。

”阿姨,你可以打我妈妈的电话,我和你在手机里见面,我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是这样相见的。″

”哎呀!囡囡真是聪明,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这时,两个火锅内汤汁已经翻滚,王伟江先在两个火锅内加些食材后说:”于倩姐、苏慧姐,我们开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