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伯,”叶秋忽然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像是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入了王道长的固有认知,“他的力气,用错了地方。”
王道长一愣,愕然低头:“什……什么用错了地方?”
叶秋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精准地指向那体修再次蓄力,腿部肌肉贲张如铁块,即将猛踏地面爆发前冲的瞬间:“您看,他发力时,意在‘其疾如风’,但腰背大肌群与腿部股四头肌、腓肠肌群的联动,存在约零点三息的延迟。这导致力量从足底大地涌泉穴传递,经过小腿、大腿,抵达腰腹核心,再贯注到拳锋的整个链条中,在腰椎第三、四节间隙和右侧肩胛下角区域,产生了两次不必要的能量内耗与应力抵消,初步估算,损耗了约百分之十五的最终冲击力道。”
他的话语,如同一位顶尖的武道宗师在慢镜头下解析弟子的动作瑕疵,精准得令人发指。
王道长听得瞠目结舌,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关于肌肉群和发力时序的术语,但叶秋指出的那两个部位,他作为修士,却能模糊感应到刚才确实有能量的不自然波动!
叶秋的手指又移向体修格挡对方又一道阴险水箭时,那贲张隆起的小臂:“还有,他修炼的功法明显偏向刚猛暴烈,一味追求肌肉的瞬间绝对爆发力,却忽略了筋膜、韧带这些深层结缔组织的同步强化与弹性储能。刚才那一下格挡,他小臂的桡侧腕屈肌群过度紧张僵硬,而协同负责稳定和缓冲的伸肌群(如桡侧腕长、短伸肌)却未能及时放松并提供反向支撑,导致腕关节在承受冲击的瞬间,额外承受了一个向内扭转的剪切力。长此以往,此处筋膜必生劳损,腕关节灵活性下降,甚至留下暗伤隐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番剖析,已经深入到了锻体功法的修炼理念层面,直指其核心缺陷!
王道长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的认知体系里,根本没有对应的知识去质疑!他只能徒劳地喃喃:“体修……不都是如此刚猛么……”
叶秋不再看那场胜负已渐渐明朗(体修虽猛,但消耗更大,渐露疲态)的争斗,反而轻轻闭上了双眼。脑海中,那体修的所有动作被放慢、分解成无数帧画面,每一帧都对应着详细的气血流速、肌肉应力、能量传导效率等数据。基于对人体运动力学、生物能量学的最优解模型,他开始进行高速的推演与重构。
片刻,他睁开眼,目光清澈地看向王道长,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王伯伯,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他更强。比如,如果他能在发力前,将重心前移的时机提前半息,配合‘虎踞式’中‘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的呼吸法门,同时意念引导,使足底涌泉穴暗合最简单的‘崩劲’道纹引而不发,在拳锋接触目标的瞬间才骤然爆发。这样,其冲击力保守估计能提升三成,而且产生的反震力可以被双腿如同导地线般更均匀地导入大地,极大减轻对脏腑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