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天下英才入我彀中

望着士子和武举们的背影,徐宗文步行到御座上这才缓缓开口:“都起来吧。”

“朕三令五申国中唯父母子女外者禁行叩拜之礼,而仍禁绝不止,你们之中谁能知道缘由为何?”

谁也不知道皇帝策试的第一道题目竟然是议论延续千百年的跪拜之礼。

人群中,何承天站了出去,他朝着御座上的皇帝深深一揖:“回禀陛下,小民可以试为解之。”

“哦?你知道为什么?”徐宗文笑了,看看一旁唯唯诺诺不敢出声的士子,此人确实有些鹤立鸡群。

“回陛下,君臣跪拜之礼古已有之,为的是君臣有别,亦是为人臣者对君父的敬爱尊崇。”

“至于对父母师长行大礼,父母者生养爱慕濡养之者,有大恩于我,故为人子者自然当恩报之。”

“师长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我初而为人,而万物众生之广未必认之,善恶忠伪之分未必察之,礼仪人伦之道未必明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也。师长者,开蒙解惑传道受业解惑之大恩亦需报之,所以大礼不免。”

对于皇帝的当廷策问,何承天应对自如,甚至可以说是毫不费力。

徐宗文来了兴趣,他朗声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什么出身?”

皇帝一连三问,何承天自然也要一一回奏,他稍稍抬头,不卑不亢答道:“回陛下,小民何承天,徐州东海郡郯城人氏,父母早亡,伯祖父何伦乃前晋之右卫将军,叔父何讳月兮是益阳县令,小民师承散骑常侍恩师徐讳广。”

“哦?这么说你是个有才之人。”散骑常侍何广是此次殿试副主考,徐宗文有些怀疑了。

或许是察觉到皇帝态度有些转变,何承天忙回道:“小民只是心存报国之心之人。”

徐宗文听了这话不禁对何承天高看三分,于是再问:“那么你可知朕废跪拜之礼是为了什么?”

此时,士子们和武举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承天。

何承天略微思索便不慌不忙答道:“小民以为陛下此举与晋朝退居江左,中原丧乱百年,汉人遗民胡尘有关。”

闻言,徐宗文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之色,他抬手示意何承天继续说下去。

“谢陛下!”众目睽睽之下,何承天又是一揖,他有理有据道:“昔日怀帝愍帝在国遭忧,两京失却,永嘉之乱致使国威沦丧,汉家故地为胡虏所窃居,汉人沦为两脚羊,为胡虏奴仆,求饶跪拜更是不在话下!”

“若非陛下起于青萍,奋威扬武,驱除胡虏,克复两京,今日之中原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故此,小民以为陛下以一人再造区夏,功莫大焉。陛下是我汉家的脊梁!陛下不愿意再看的我汉家儿女为奴为仆,所以陛下废跪拜礼为的是让我汉人挺起胸膛,挺起脊梁骨做人!”

何承天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令宣室殿内所有人都为之一振!

同年士子中本有几个看不惯何承天在天子驾前出尽风头,以为他是哗众取宠,何承天方才一席话讲出之后令怀有此等心思之人立刻汗颜不已!

徐宗文鼓掌而立,忍不住赞叹道:“说得好!难得你有如此的才能见识,希望今日的面试你能够给朕留一个好印象。”

“谢陛下!”

很快,在亲自询问了几名士子和武举人之后,徐宗文命人下发自己准备的考卷。

给二十名士子的题目是《论富国强民之法》,给二十名武举人的则是《灭魏平燕之策》。

此次面试,士子中名列前茅的是谢灵运、荀雍、范泰、何长瑜、傅隆、裴松之还有何承天七人,徐宗文钦点状元谢灵运、榜眼范泰、探花何承天。

武举前三者为武状元王玄谟、武榜眼李元德、武探花沈庆之,其中徐宗文对武探花沈庆之寄予厚望,当廷拔擢其为奋威校尉,在征北大都督诸葛侃帐下效力。

沈庆之少年时便以勇武闻名,不到二十岁便随宗族抵抗孙恩、卢循的乱军,保卫乡里。其兄长沈敞之在诸葛侃帐下担任征北大都督参军,徐宗文有鉴于此才决定将其放到北方战场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