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在向余执事了解清楚事情经过后,马上派了一个护卫,快马回去向瓦迪耶报讯去了。
瓦迪耶听说之后,对李夫人一行人的身份,自然更是没有疑心了。
本来他就知道狮峰李夫人的存在,不曾怀疑过她的身份。
更何况,如果是有人假扮,断然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取信于他,操作难度不小。
不过,尽管如此,该有的小心还是要有的。
派到茶场的十名护卫分成三队,从炒茶、装箱、存库,三个重要环节处,他们都留了人。
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闪失……
……
“市船务”里,刘国舅还在不停地折腾。
虽然看起来他始终没有查出关于串通金人走私的案件,但他却顺手挖出了不少其他案子。
这些人都被他一股脑儿丢进了大理寺,倒是把大理寺上下累的不轻。
寇黑衣也在各处码头上横跳,虽然本就是为了麻痹敌人,其实还是给金人造成了麻烦。
金人获悉与他们合作的瓦迪耶和蒲押麻一个要回国,一个要定居泉州,很快就不能为其所用后,他们就开始物色新的合作伙伴了。
但问题是,之前的海贸市场基本被大食人垄断了。
东洋和南洋的那些旅居大宋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实力,如果想利用他们,还得先把他们扶持起来。
这中间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空档期。
而金国那边,完颜雍等人是等不起的,他们要有所作为,需要钱,不可能红口白牙地去给那些部落酋长、统兵大将们谈理想。
为此,金人只能利用这两个蕃商离开临安的机会,尽量多带些货物出海,以此缩小空窗期造成的影响。
可是因为刘商秋和寇黑衣这么一闹,他们从山阴这块集散地分批转运到临安来的货物,便受到了严重的流动影响。
之前一口答应,协助金人扩大走私规模的,是秦长脚。
现在金人遇到了麻烦,自然要去找他。
秦桧此时虽称病不出,其实却很忙。
之前在他连番运作之下,秦派的许多官员都得到了提拔,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曹泳由兼职的户部侍郎,正式成为户部的大司农,正印官了。
而他原来的临安府尹一职,也落在了秦桧的心腹手上。
但是,自钱塘观潮时,赵官家会见了致仕多年的几位老臣后,似乎对他们又念起了旧情,开始逐一起复了。
李显忠应诏,复官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加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
退闲多年的老将刘锜,被赵官家起用为潭州知府。
全能小选手,尤其善于理财的张运也入职户部,接替了曹泳原本的户部侍郎一职。
如此种种,秦桧倒还忍得。
一则,他和赵构虽然表面上君臣相得,亲密无间。实际上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早就是常态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秦桧每次给他的派系争取到一个重要职位,先是客客气气退让一步的赵官家,随后就会暗挫挫地开始往里面掺沙子。
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再安排一个跟秦桧不对付的人,来充当副职或者关键要职,以此来制衡他、牵制秦桧。
这一帝一相,就跟下棋似的,对于对手的弈棋风格,早就了如指掌了。
所以,对于赵官家这种暗挫挫的小动作,秦桧并不在意。
赵官家有此反应,才是正常的,赵官家若不这么干,他才会犯合计呢。
这几个人虽然被起复了,但李显忠是任职于地方,刘锜不但任职于地方,还是个文职。
张运虽然被留在中枢,职位却仍在曹泳之下,优势在我!
真正让秦桧在意的,始终是三衙禁军。
三衙禁军也发生变故了。
杨存中那个老东西,显然是已经老糊涂了。
之前,他居然去拍秦桧的马屁,使唤禁军士卒们,去给秦桧找猫。
不料,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秦桧并不领情,生性多疑的官家反而对他起了戒心。
为了重新获得官家的信任,杨存中又开始极力撇清和秦桧的关系。
如今眼见一批主战派官员重获起用,杨存中不晓得这是官家为了平衡朝堂,还以为是官家对待金国的态度有了变化。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上了一道奏疏,言曰宋金目前虽然仍是一片太平,但大宋不可因此而忘战,并进呈了备敌十策,建议朝廷加强对金国的防范。
秦桧安插在御前的眼线传回消息说,官家见了这道奏疏勃然大怒。
他痛斥杨存中已老迈昏聩,身为三衙总帅,竟然妄自揣测金人怀有恶意。
此等蠢行,一旦传到金人耳中被金人误会,那还得了!
随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赵密,不知道从什么渠道获得了官家的反应,觉得对杨存中取而代之的机会到了。
于是他立即上疏天子,弹劾杨存中喜功生事,破坏“绍兴和议”,离间两国关系。
秦桧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授意由他控制的言官一并上书弹劾。
杨存中无奈,只能上疏请罪。
官家这次没有包庇他,已经对杨存中有了芥蒂的赵官家,趁机罢了他的兵权,由赵密升任步军司统帅。
没了杨存中这个大宋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总揽三衙的统帅,原本铁板一块的三衙禁军,从此分裂。
三衙禁军由殿帅、步帅、马帅分别统领,分别直属天子,在他们之上,不再设立总帅了。
这让秦桧欣喜若狂。
虽然他没能从中分一杯羹,但三衙禁军的瓦解,于他而言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这样一来,他以后的运作空间就扩大了。
杨存中致仕后,官家在湖州给他赐建了一座庄园,并为他亲笔题写了一块匾:“水月”。
官家又把杨存中的两个儿子从门可罗雀的清水衙门,提擢到了兵部和户部去任职。
这更让秦桧坚信,杨存中确实是失了圣宠,从此赋闲了。
“杯酒释兵权”,富贵换平安的作派,一直是大宋官家沿续下来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