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是王守仁的本名。
据《明史》等记载,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一位高僧告诉其父王华,要他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
王华照做后,王守仁才开始说话。
“他的父亲王华当时只是一个诸生,考了几次举人都没有考中,虽然家庭还算殷实,但也要靠外出教书补贴生计。”
“在王守仁九岁那年,父亲王华终于考中举人,并在次年会试、殿试中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不久,王守仁便跟随父亲从余姚来到了北平生活,这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来到北平以后,王守仁并没有整日闷在家里读书,而是混迹于佛寺、道观等处。”
“且王守仁还喜欢骑马射箭,逗鸡玩狗。”
“???”
“逗鸡玩狗?真真是不成体统。”一位白须老者摇着头,满脸的不赞同,率先开启了话匣子。
“圣人者,当如古之圣贤,于书斋之中埋首经卷,一语便能道破世间至理。”
“似那孔夫子,周游列国,传经授道,其风范令人敬仰。”
“又如孟轲,以雄辩之才、深邃之思,为后人留下诸多华章。”
一位长衫书生模样的人,手抚着腰间的书袋,言辞恳切地描述着心中圣人的模样。
“可这王守仁,全然不见那等儒雅文静之态,反倒似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哪有圣人会在市井间与小儿嬉闹?”有文人声音洪亮地表达着自己的质疑。
众人纷纷点头,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满是对王守仁形象与作为的不解与否定。
而那关于圣人模样的固有认知,也在这声声质疑里被不断强化,仿佛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横亘在众人与王守仁之间…
“听说北直隶有农民起义,他还要上书向明宪宗献策。”
“王华见儿子整日不务正业,连忙找来老师让他安心读书,但是王守仁读着读着就对格物之学产生了疑惑。”
格物之学”在中国传统学术语境中有重要地位。
“格物”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格物是基础。
从字面意思来讲,“格”有推究、研究之意,“物”则是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