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辽东斩草除根后的“隐患”!

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

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临危不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当然朝臣们多半也不是因为担心战败絮,曹睿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

当时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

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拒绝人质。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上。

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

也有些杀戮过重了,世人纷纷议论说他是为了发泄不满,毕竟他这些年没少受到曹魏天子、宗室的打压,之前也立了不少的大功,其中还有不少是为大魏力挽狂澜的,可是官职、爵位也没晋升多少,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大魏“忠臣”,也还要饱受天子的猜忌,毕竟曹操的“三马同槽”而食之言还萦绕在大魏太极殿的上空,不曾飘散,让两代的大魏天子不敢忘怀,如此大才,又不似诸葛卧龙那般忠臣侍主,只忠于自己,怎能不令人主忌惮!

可是实际上是怎么想的,只有司马懿他自己的内心清楚,也许是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吧,若是放了他们,说不定日后司马家也会迎来公孙渊一脉的报复,

到那时司马氏面临的便是灭顶之灾,在此时绝不能有任何的妇人之仁,可是就是他如此做了,便导致在之后的岁月中,北方门户大开,

在中原王朝衰落、亦或是北方胡人之地遭遇天灾,胡人无法逐水草而居,过游牧生活之时,便只能南下劫掠物产丰富的中原之地了,毕竟这能让他们吃得饱饭,哪怕让中原大地千里赤地也在所不惜,只要他们这些胡人能比在草原上活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