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居民目睹学校内起火,选择报警。警察通过现场勘查及尸体解剖,大致了解教室内的情况,但具体细节不知道。比如究竟是七对半夫妻绑架了人贩子来教室行刑,还是人贩子,绑架了一直在寻子的七对半夫妻,来教室行刑。”

“无论何种情况,过程及先后顺序,警察都不知道。因此,他们在撰写报告时,脑海中涌现出多个信息,彼此抑制与干涉,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叠加。”

“也就是说,这间密室仅存于警察的脑海之中,他正在对整个案件进行复盘。”

“警察为何要复盘?只因他要撰写报告,而报告的内容,正是我们这间密室的考题!”

“因此,考题是:整个案件的前因,过程,结果。”

林枫的话,令人恍然大悟,每个人都在思索这种推理的正确性。

良久,无人发声。

他们都未找出推理的漏洞,这表明林枫的思路无误。

于是,便有人在课桌中寻得中性笔,欲在卷子上书写前因。

前因,他们在第一个密室已经推理,得出结论:人贩子拐跑了八对夫妻的孩子。

“先等等。”百里强生打断马文杰即将落笔的动作。

教室内的火焰愈燃愈烈,众人感觉,最多半个小时,他们就会被火焰吞噬成灰烬。

“你们倒是快点啊,别磨蹭了行不行啊。”陈然急切催促。

没有人理会他。

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是:这间教室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程思若有所思地道:“首先我们要推理出,究竟是七对半夫妻绑架了人贩子,还是人贩子绑架了七对半夫妻?”

“这个简单,刚才教室内的火焰是面具人放的,说明是面具人绑架了七对半夫妻,想将他们烧死在此处?”张远给出自己的见解。

他又接着补充:“这里是间教室,表明七对半夫妻在寻子的过程中,将嫌疑人的身份锁定为他们孩子的老师身上!”

“老师察觉到这点,将十五人绑架到教室,企图杀害他们。”

“如何绑架?”林枫反问。

“自然是利用孩子的物件,将他们骗来的。”

对于这个回答,程思并不满意,总觉哪里不对劲。

[十五个人寻子,最后反被人贩子骗至教室内杀害,这也……]

[太蠢了吧?]

[而且,人贩子但凡有点智商,也不会在教室内行凶。]

但,她并未戳破。

这时,有人质疑道:“可是教室内并无孩子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