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将明,其黑尤烈。横扫六合,天下归一。——《秦皇经》
在夏先衍阅读秦国历史资料的时候,华夏守护者之灵已经完成了《秦皇经》的创造。与之前的功法一样都是成书于他的识海之中。
就在功法完成的那一刻,守护者之灵悄然隐匿于识海之中,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夏先衍专注自己的事情,直到看完所有资料,他才去识海之中查看《秦皇经》。这一次夏先衍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守护者之灵的存在。原因无他,只因守护者之灵拥有了自己的灵体,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团虚幻的能量。如今的华夏守护者,更像是一个灵气凝聚而成的生灵。
夏先衍因此称呼他为华夏守护者之灵。
由于识海是借助华夏守护者开辟的,其中隐藏着无尽的奥秘和力量。以夏先衍目前的修为,他只能对星图周围的区域了如指掌,但对于识海其他部分,他尚无法掌控。虽然如此,但是识海是不对他本人设防的。调动神识之力,夏先衍还是能够在识海深处发现华夏守护者之灵的踪迹。
《秦皇经》不仅仅是一部功法,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传承。秦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辉煌与刚毅尚武,法度严明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传颂。这部功法将秦国的历史融入到每一式、每一势之中,使得修炼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实力,还能深刻感受到秦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氛围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每一式、每一势透或是展现出秦始皇横扫六国时的霸气,或是呈现出秦军战士挥挥剑决浮云的气势磅礴。这些招式中蕴含的力量和威严,让人不禁想起大秦帝国当年的雄风,以及那支无敌于天下的秦军锐士。
秦国自建立伊始,便踏上了一条充斥着战争和征服的征程,直至最终一统六国,并成为华夏历史上首个高度集中权力的封建王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位秦国君主开始,直到秦始皇实现华夏统一,秦国几乎每年都沉浸于战火之中。在此期间,还涌现出了一位被誉为战国杀神、人屠将军的传奇人物——武安君白起。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卓越的战略智慧,逐渐崛起并崭露头角。每一代秦王都怀揣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不断对外发动战争,蚕食周边各国领土,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这一系列战役中,秦国的军队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其中,白起作为秦国的军事天才,他的战绩令人瞩目。他率领秦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以冷酷无情着称。据史书记载,白起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杀敌无数。他的存在让其他诸侯国闻风丧胆,被尊称为“战神”。
回首秦之统一之路,犹如攀登险峰之巅。路途之遥远、之崎岖、之艰难,非言语所能尽述。然秦人以其坚韧不拔之志、锐意进取之心、英勇无畏之勇,终得凌绝顶而览众山小。此等壮举,实乃历史之奇迹、民族之骄傲也!
今人观之,无不感叹秦人之伟大与坚韧。其统一之路虽艰难困苦,然其精神永存于世,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超越。愿吾辈能承秦人之遗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共创华夏民族之伟大复兴!
灵的出现,使得可以将这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作为基点,将秦的精气神融会贯通于人体修行之中。
秦之“精”,在于纯粹与坚韧。修行者当以此为鉴,炼就一身纯正之气,摒除杂念,心无旁骛。犹如秦人治国,去冗存精,方能国家昌盛。于人体而言,即是精炼体魄,强健筋骨,使精气充盈,百病不侵。
秦之“气”,则磅礴而豪迈,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修行者当培养胸中浩然之气,气吞山河,无所畏惧。此气非但指呼吸之气,更是指人之精神气概,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修行时,当以意导气,使气息在体内流畅无阻,如同秦军行军布阵,进退有序,气势磅礴。
秦之“神”,深邃而睿智,尚法明理,是智慧与理性的象征。修行者当以神驭形,以理制欲,使心灵得以净化,智慧得以开启。如同秦国法治严明,社会井然有序,修行者亦应明辨是非,恪守道德,以理服人,以智取胜。
将秦之精气神融会贯通于人体修行,便是要在修炼中锤炼意志,强健体魄,提升智慧,最终达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如此修行,方能真正领悟生命之真谛,掌握灵之世界的奥秘。
《秦皇经》这部功法有着独特的五行属性,它兼具水和金两种元素的特质,呈现出攻伐的性质。其中,玄黑之气属于水性,而秦人则以崇尚黑色着称。
回溯到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着五种不同的德性,而且这些德性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秦国的统治者将自身视为水德,原因在于水在五行中所对应的颜色正是黑色,因此秦国便崇尚起了黑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五行中的金属性,则具有肃杀的气息,主攻征战和杀伐。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这样的特性使得《秦皇经》更适合那些对五行中的水和金有着较强感知力和亲和力的人修炼。
在人体内部,五行齐全,但每个人对于某些特定属性的灵气亲和力却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某种属性的灵气特别敏感,能够更好地与之相契合。这种亲和力是先天天赋,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来进一步提升,从而让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秦始皇陵中的灵源远远超过了夏先衍的预期,他感到灵气几乎要凝聚成液态,仿佛能滴下来一样。然而,与这种浓郁的灵气相比,外界散发的造化之气并没有特别突出。他暗自琢磨,如果在这里修炼,速度应该会比在其他地方快得多。
随着人群的流动,他们进入了地下遗迹。夏先衍站在秦始皇陵的铜车马馆遗址处,利用自己强大的神识感知力,试图探测其他地方。但很快他就发现,这里的气息太过稠密,以至于他的神识无法穿透封土。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放弃。
离开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后,夏先衍带领着众人回到了长安市区。由于《秦皇经》的出现,他不得不再次改变行程,留在长安系统的去探查历史遗迹。
相对于突然乱入的秦朝,接下来的探查任务则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历史的顺序来探查历史遗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