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闽省的特殊灵源孕育方式

在出土的石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梯形小石锛。石锛是壳丘头先民常用的一种多功能的生产工具,这种工具很可能与制作航海工具独木舟有关。因为可运用于舟楫的制造和生产,石锛成为早期人类跨越大洋,进行迁移的重要实物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为闽省海洋文化肇始的地方,是目前闽省沿海地区发现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

华夏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海洋文明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深化了对华夏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

看着看着,夏先衍把自己带入了进去,以一个古闽人的视角看着这些族群不断壮大、迁徙、扩散的历史。大约 6000 年至 5000 年前,南岛语族的祖先人群从华夏东南沿海地区扩散至华夏宝岛,于距今约 4200 年抵达菲律宾。

距今约 3000 年,这批人群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继续往南太平洋各大群岛扩散,一支向西扩散至马达加斯加岛再向南太平洋与印度洋扩散。在距今约 1000 年,最终经波利尼西亚中部和东部岛屿到达新西兰。

之后视角转换,他看到了闽省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经历了从属于不同王朝统治的发展轨迹。

先秦时期?,闽省属于百越族闽人和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些王族南逃至闽省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闽省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国。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闽省设闽中郡,汉武帝时期,闽越王反汉被讨平,汉廷即设东部候官,派兵驻守,隶属会稽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闽省地区隶属吴国,设建安郡。晋朝时期,闽省始属扬州,后属江州,境内置建安郡和晋安郡。

隋朝时期?,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

唐朝时期?,闽省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为加强边防,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为“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辖福、建、泉、漳、汀、南剑6州及邵武、兴化2军,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

南宋时期?,升建州为建宁府。元朝改为八路。明朝洪武元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八府及福宁州。

民国时期?,废除府、州制度,实行省、县两级制。

这一通看下来,让夏先衍直迷糊,仿佛又回到了之前被华夏守护之灵带入梦境的那段时光。好在现在有了修为做支撑,不至于透支精神力了。可这么长时间的跨度也让他有些支撑不住了,历史的倒带停留在民国时期,他就退出了上帝视角。

后续就是灵源进入闽省博物院,如何成长扩散了。做完这些后华夏守护之灵再一次隐匿在了识海之中。

这期间他也看到了闽都的其他灵源之地。

三坊七巷灵源之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闽都鼓楼区,至今仍保留“西三个坊、东七条巷、南北一中轴”古代城市里坊格局而得名,它发轫于晋形成于唐,至明清达鼎盛,至今基本风貌得以延存。街区坊巷相连,粉墙黛瓦,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

乌山灵源之地,乌山保留着自唐至清约二百多处摩崖题刻,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臻其妙,诗词、歌赋、传记、题记、游记文类齐全,乌塔、摩崖题刻及造像。

于山灵源之地,碑廊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有戚公祠、九仙观与天君殿、大士殿、报恩定光多宝塔(即白塔)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摩崖石刻100多处。

以及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灵源之地,郑和公园灵源之地,但当时已经有些迷糊了夏先衍看了一眼后就退出了这种状态。

夏先衍退出后开始调息恢复,这里距离闽省博物院直线距离也就两公里,所以灵气相对来说还是挺充沛的,能够让他补充体内的灵气。

这一次的经历,带给夏先衍最大的好处就是,他能够主动消除最开始预言梦境对精神影响。之前强行灌输进入脑海的记忆让他与现世的记忆混淆了许多,虽然这些天适应了过来,但有时候还是有一点点抽离感。

借助这才?旁白视角让他拥有了对那段记忆彻底掌控,并将那段记忆彻底消化了。预言梦境对于他来说就真的是一场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