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右集团相比,由第42军和第66军组成的左集团军,取得了相对较多的歼敌战果。
根据军委作战部当年的战役总结材料,在统计歼灭敌军部队番号及兵力的表格中,被列入“歼灭”一栏的韩军部队番号分别为:
伪2师的第31、第32团全体,伪5师的第36团全体、第35团大部以及第17团的1个营,伪8师的第21团大部,这些南朝鲜部队全部位于左集团的进攻区域内。
根据志司的命令,左集团由第42军军长吴瑞林和政委周彪统一指挥。
志愿军总部下达给左集团的第一阶段任务为:42军及66军主力消灭春川西北地区之伪2师及伪5师1个团。66军以1个师由华川南进,向春川以北及东北之伪2师主力、伪7师佯攻。
据此,左纵队计划以5个师自春川西北20公里之马坪里、西至永平地区一线发起主攻。其中,主力集中于永平(不含)至龙沼洞地区以绝对优势兵力率先歼灭南朝鲜军1至2个团。打开突破口后,再向东扩张战果。
吴瑞林的目标是先占领交通枢纽济宁里,切断伪2师和伪5师南逃的退路,配合正面进攻的第66军,围歼这两支南朝鲜部队。
在解放战场上隶属第四野战军的第42军,是由之前的第五纵队改编而成的。
要知道,解放时期的第四野战军,是产王牌军数量最多的一支枭雄劲旅。像万岁军第38军、旋风军第40军、塔山猛虎军第41军、常胜军第39军、攻坚猛虎军第43军,都是来自第四野战军。
这样一来,第42军在四野就显得很渺小了。
在1950年,第42军被划归东北军区。
同年10月,第42军改编成志愿军第42军,入朝参战,此时的军长是吴瑞林将军。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第42军首战告捷,成功阻挡敌军王牌陆战一师,取得了黄草岭阻击战的胜利,圆满完成上级交给该军的作战任务。在第二次战役中,第42军又一举打垮了韩伪8师。
在第三次战役中,124师再次和66军联合作战,在济宁里击溃南2师团, “三八线尖刀英雄连”就是此战打出的,而且这也是韩2师团在运动战中对志愿军的唯一一次大败。
42军辖三个师,分别是124师,125师和126师。42军能成长为我军主力部队,有人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24师表现十分出彩,正是因为124师的表现,才撑起了42军的荣誉。
左集团负责正面进攻,进攻区域从永平(不含)到马坪里,宽度为36公里。
与韩先楚指挥的右集团需要首先突破临津江和汉滩川形成的江河障碍不同,左集团面对的是从涟川到春川的南北分水岭,正面较窄,地形复杂,山川交错。其西侧是汉滩川,东侧则依靠北汉江。进攻从前沿突破至纵深发展,基本都在险峻的山地隘口展开。一线韩军阵地多依托山区的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坚固密集,呈线式布防,但其兵力相对分散。
42军第125师负责主要突击任务,第126师从侧翼担任突破,第124师则跟在第125师后面,沿着突破的缺口向敌人纵深地带进攻。
第126师于12月31日17时40分开始对峨洋岩发起攻击,并在当晚22时成功打开缺口。到次日1月1日清晨,部队已经推进至花岘里和机山里东南。
然而,第126师在完成峨洋岩突破任务后,未能按计划继续乘胜追击,而是停下来整顿休息,错失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
第125师在突破道城岘的战斗中遇到了较大困难。该师于31日18时30分开始进行炮火准备,计划在20分钟后展开攻击。
然而,由于第一梯队的第374团走错了路,一直走到了悬崖边,未能按时发起进攻。随后,第二梯队第373团投入战斗,但由于敌方火力猛烈,地形不利,突破行动仍未成功。从战斗过程看,当地地形非常复杂,敌军的火力密度也很大,所以进攻难度很大。
124师提前上场了。
125师没能打下预定目标,再拖下去会影响整个战役的进程,吴瑞林不得不把124师拉了上去。吴瑞林派作战参谋骑马赶到,向第124师师长吴克之传达了迅速加入突破道城岘战斗的指令。吴克之,这位曾担任琼崖纵队副司令员的师长,立刻召集第372团的团长和政委,当面安排行动计划,并亲自前往前线指挥。
为了弥补战斗人员的不足,42军从炮兵和勤务人员中抽调了400多人补充进124师。穿插战斗必须轻装简行,124师全师只带轻武器,唯一的“重火力”就是82迫击炮,师属山炮营和团属步兵炮连都没有参战。
志愿军此时还没有换装苏式装备,枪械弹药型号繁杂,口径不一,因此战前全师按照弹药口径调整了枪械,尽量做到后勤简化。补充后,战士们每人携带了1.5个基数的弹药,以及5天的干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的志愿军已有一定御寒经验,战士们利用棉被、毯子,每人制作手套和棉袜,另准备了草鞋、草绳和草袋以防滑。
这里的地形是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小路通往主峰。敌军阵地已得到全面加固,而且能得到附近美军榴弹炮的支援,所以志愿军不可能从正面进攻得手。
1951年1月1日凌晨1点,第124师372团顶着严寒,踏着积雪,攀登着海拔700米、坡度在30至70度之间的陡峭山坡,与第125师第373团配合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