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那你的意思,还有别的地方?斌总那边?新俞?”
李亮斌笑了笑,“我倒是想,可张博士也没看上。”
“现在不行,以后未必。”张业明摇摇头。
“那是哪?”
“中吴。”李亮斌笑道。
“哦,我明白了。”李乐想了想,“你们怎么考虑到那里去的?”
“周群,前几天在和周群沟通国内实验室建设的时候,周群说,在脚盆学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弯弯那边做电池代工厂的老板,后来一直联系着。这个老板前两年去到中吴开设了一个报话机、手机电池的代工厂,还想挖周群来着。”
“现在呢?”
“快倒闭了。”
“原因呢?”
“技术迭代,管理,还有一点运气。”李亮斌解释道。
李乐笑了笑,“捡漏?”
“对。周群说,他去看过一次,粘合、涂覆、卷绕、分切和包装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比他们原来光鸟引进的那批生产线,规模小了些,可技术还略微先进些。”
“你们,也去看过了?”
张业明点点头,“后期,只要对原有的Pack组装线和检测设备做一下更新和升级,就是一个很好的消费级电池生产线,按照现有设备产能,一年300—500万片不成问题。”
“你们这是又要我掏钱?”
“我们想的是,快速把技术转为生产力,市场,不等人,现在的情况,一步慢,步步慢,尤其是,我们在和三松.....”张业明看了眼一旁正支棱着耳朵,听他们说话的李尹熙。
“没事儿,你说。”李乐示意道。
“在和三松签了技术合作开放协议之后,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迅速将新技术变成实际效益的平台。麻省实验室那边上周已经将新的样品做了出来,现在正在测试稳定性。”
张业明从包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李乐,又很贴心的拿笔,圈了几个主要数值,用大白话解释道,“容量提升10%,寿命提升15%.....”
“这么快?”李乐接过来,别的虽然看不懂,但是这几个心里还是有数的。
“三松那边估计也不慢,有些技术,只是数据的一点更改,就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李乐捏着纸琢磨半天,说道,“斌总,你怎么想?这以后,是你的一摊。”
“买。”
“意向怎么样?”
张业明笑道,“我和那个老板手下的一个同乡聊了聊,也去弯弯那边找熟人打听了一下,现在中吴和在岛内的工厂,是二保一的局面,结果显而易见。”
“有数没?”
“你是说厂子?我和巴克聊了下,应该在500到600万之间。”
“刀?”
“是。”
“那,能不能打听出来,那个厂子老板的资金缺口?”
“李总,你是想压线?”李亮斌瞬时明白,李乐这是想知道那边的底牌。
“在商言商,咱们可不当冤大头。张博士?”
“应该能。”
李乐捏着咖啡勺搅了搅,“斌总,等你从丑国回来,和周群一起去谈。”
“成,那我这边就和那个老板先沟通着。不过,李总。”李亮斌犹豫道,“那要是去了中吴,姑苏,你师兄刘总那边,可就.....”
“不怕,不有实验室么?回头,我再给他打个电话解释解释。”
三人聊的热闹,一旁的李尹熙倒也不无聊,努力分辨着三人说的话。
几人语速快,听起来,有些吃力,但也能分辨出,这是在说一个项目的落地。
没参与过家里生意,可李尹熙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从三人的坐姿神态表情语气上看,李乐无疑是做决定的人。
瞧着李乐坐在那,聆听,提问,安排,李尹熙不自觉的和去公司时,见到的工作中的阿爸做着比较。
眼神,气度,语气,神态,除了长相,真像一个年轻版的阿爸啊,和刚才那个碎嘴子的姐夫,判若两人。
还在观察着,就听到有人脚步声,紧接着,就瞧见一个瘦瘦的,五六十岁年纪的男人走了过来。
“啊,几位,不好意思,久等了。”来人说道。
“呵呵,哪有,这时间正好呢,我们来的早了些。”李乐看到来人,赶忙起身迎上,笑道,“学生李乐,见过陈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