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仅剩关中、汉中、陇西、北域与中原等核心腹地,还继续保持原有的农庄与草场。
在如此大规模的调整下,大周帝国的人口分布逐渐趋于平衡。
从原来的腹地稠密周边空旷,变成腹地密集周边稀薄,最后是腹地人口分布趋于正常,周边人口分布逐渐增多。
而且在无形之中,推动新生儿的进一步增长。
……
西南方向,玄甲军持续收服百濮部落,并同步推行综合性农场。
姬宫湦根据前世史书,在百濮之地正式设立黔中郡。
与此同时,玄甲军暂停收服三苗部落,改为继续往西南方向深入探索,行动目标为前世云南。
即便西周末年的云南,境内绝大部分为原始雨林,而且瘴气异常浓郁,野兽四处出没,姬宫湦依旧要将其纳入大周帝国疆土。
从个人情感方面,保留前世记忆的姬宫湦,不仅不允许华夏疆土有所残缺,更要弥补前世华夏疆土的遗憾。
从整体战略层面,云贵地区是中原通往中南半岛的必经之路,甚至还能绕道南亚次大陆,探查吠陀文明是否存在。
从资源价值角度,大周帝国以木炭为基础生活的核心燃料,需要长期砍伐大量树木,云贵地区及中南半岛是最佳产出地。
大周帝国现有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单是煮饭做菜、烧水洗澡与天寒取暖等日常所需,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要消耗五百斤木炭,全国木炭年消耗量合计六十多亿斤。
以当前的木炭烧制方法与技术,五斤木柴能出一斤木炭。
这便意味着,大周帝国每年消耗三百多亿斤木柴。
粗略按每亩山林产出十吨木柴计算,三百多亿斤木柴需要砍伐一百五十多万亩森林,即姬宫湦前世一千多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崇明岛的面积。
这还只是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前提下,每年日常所需的砍伐量,如果加上烧制陶瓷砖瓦、冶炼金属矿石、修建房屋桥梁、制作家具工具等,估计还要翻倍。
往后人口不断增长,砍伐量将继续进行翻倍。
由于气候与人口等原因,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进行划分的北方,森林本就相对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