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韩非之前的提议前往过往观察,使得众人不敢贸然离开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他们的目光依然时不时扫过苏辰。
与此同时,老鬼谷也在不远处找到了个位置落座,并向荀子点头示意。
他虽然对荀子的课堂并无兴致,但他的目的是在不妨碍教授的情况下为苏辰提供辅助,同时观察他对听课反应是否有异乎寻常的表现。
不久后,学堂内安静无声,气氛渐趋严肃。
荀子再度拿起《孟子》一书,开始了为学子们的讲解。
“刚刚说到梁惠王上篇,孟子拜会梁惠王的记录就在这里。”
“里面详细记录下孟子和梁惠王的言行。”他开始述说道:“孟子初次见面,梁惠王问道:‘老人家远道而来,定有于我国有益的方法吗?’”
“孟子回应:‘大王不必提及利益,行仁义足矣。
’接着又说:大人物关心的是对国家的好处,大夫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士人与百姓关心自身利益,若人人都只求私利,国家必将陷于危险中。”
他进一步解释道:“权倾一国的人如果刺杀其君,背后必有庞大的家族支持,类似的事件规模层层下降。”
一边讲述,荀子还不忘时不时地瞥一眼苏辰的反应,害怕他听不明白速度减缓了讲解。
而实际上,苏辰专注聆听,丝毫看不出困扰,显然他的理解能力已超越了同龄人。
他跟随老鬼谷进入儒家圣贤庄主要是想深入研习儒家经典,增长见识。
此刻有学习的机会,自然一丝不苟。
事实上,荀子多余的担忧实属多余,他却并不知早在学会汉字的那时,苏辰就无意中激发了惊人才能,洞悉了文字的变迁过程,完全理解了荀子讲解的内容。
苏辰可以全心投入课程,同时也随手翻阅桌面上的儒家书籍,对照着学习,效率更胜一筹。
荀子见苏辰神色正常,内心释然,并继续教授知识。
课程结束后,荀子看向苏辰,满怀着期待和好奇问道:“你觉得这堂课怎么样,苏辰?”他期待苏辰能表达一些积极的见解。
苏辰稍作思考,微笑着说:“老师的亲自讲授让苏辰收益良多,豁然开朗。
相比自主阅读,这更易理解和吸收。”荀子教导的话语让他深以为然,并决定尊称荀子为“老师”。
听到苏辰尊称为师且赞美之词,荀子心里非常受用,嘴角露出淡淡笑容。
“如有任何不解,随时可以直接来找我咨询。”他还鼓励学生,包括年纪更大的师兄们,“他们的经验丰富,应该能帮助解决你的困惑。”
通过这样的话语和举措,荀子希望苏辰能多多与其他学子交流互动,这也是他的私心,想促进自己的 与潜在领袖苏辰的互动关系。
这样看来,苏辰与在场的儒家同门未来可能会建立起深厚的师兄弟情谊。
正因了解苏辰的惊人天资,荀子坚信,没有意外,苏辰将来定将是一方豪杰。
他的未来成就无可估量。
有了与儒家的互动,万一儒家遇到困难时,苏辰也有可能伸出援手。
甚至可能是他们儒门声誉大振的重要推手。
对于荀子的话语,苏辰立刻满口答应道:“如有不明之处,我会恳请老师赐教。”
“当然还有各位师兄们!”他话落还不忘回头对着身后儒家 们微笑以示敬意。
面对苏辰友好的目光,儒家学子们同样回以微笑,点头示意。
荀子说完课之后,准备留给他们自行思考,于是先行离开。
荀子老师离去后,儒生们一下获得自由,一群围住苏辰好奇不已。
唯独伏念、李斯与韩非保持些微的沉稳,没像其他人那么簇拥上来。
此时,周围议论纷纷:“师弟苏辰,您是否明白刚才师博的话呢?”
“没错!师弟无需拘束,听不明白也很正常嘛!”
“师博说过要关心你,有任何疑问尽管开口哦!”
“顺带问一句,苏辰师弟今年几岁?为何忽然来我们小圣贤庄听讲?”
“听说纵横家鬼谷那边对待学徒非常严格,苏辰师弟是怎么入门的呢?”
“还有,听说纵横家中已经出现了纵横两位大师,是吗?”
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让苏辰有些不知所措。
而一旁冷静不急于加入交谈的李斯瞥了一眼旁边的韩非。
短暂思索后,李斯询问:“韩非,这个新来的似乎有点不一样吧?”
“我觉得师博对他态度跟对我们明显不同。”李斯确曾亲睹,荀子才走不久,韩非随即跟上,并一起回返。
李斯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门道。
然而,韩非却模棱两可地说:“稍后你会明白的。”
闻言,李斯眉头微皱,猜测韩非是在故意不告诉他详情,内心难免升起一丝不满。
事实上,韩非并没有故意隐瞒,因为他觉得关于苏辰的事情还是保守些为好。
毕竟在荀子初次介绍时,并没有刻意细说苏辰的事迹。
作为一名 (儒者),私底下的讨论自然是有所避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