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以卵击石?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58 字 1个月前

渭南县,紧靠渭水南岸。

在方重勇前世那个时候,这个地方被人们称为“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它东与华州相邻,是出华山的必经之路;南与蓝田县相接,西面过新丰驿便是灞桥,西北与富平县接壤,北与蒲城县毗邻,东北面是大荔县。

简单说便是随便哪里都能去!

守住了这里,便是守住了长安的东大门。

现在外面的雨虽然一直在下,但渭南县外,数不清的民夫,正在城外大营附近挖掘壕沟,安插木栅。

渭南县东塬最北端,是周边的一处制高点。这里是一个叫“卢段村”的村落,传言是南北朝时,一个姓卢的大户,和一个姓段的大户,带着本族人在这里居住而形成的村落。

一个姓住村头,一个姓住村尾,村里的人不是姓卢就是姓段。

如今数百年过去,物是人非,村中大户也不再是卢氏和段氏了,但却依旧叫这个名字。

卢段村便是颜真卿所布置的防御核心地带,将大营设在这里。

颜真卿明白自己麾下这两三万人大部分都是鱼腩,甚至是乌合之众。指望他们打胜仗,便跟痴人说梦一般。

可是不在渭南县布防,还能在哪里布防呢?难道真要把防线收缩到灞桥?

颜真卿很清楚,如果真要那样做,长安城内的权贵便会倒戈相向。

与其这样,不如放手一搏。

“你们几个,去把那前面的地方挖一条沟,雨水汇聚在那边,就会变成一条水渠!”

大雨之中,穿着蓑衣的颜真卿对着不远处停下脚步四周张望,正在偷懒摸鱼的几个丘八大喊道。

现在挖沟,雨停了就会变成一条阴沟,成为进攻一方的阻碍。

那几人听到颜真卿的呼喊,连忙走过来打招呼询问。颜真卿对他们几个面授机宜,这几人才不情不愿的到远处去挖沟了。

现在下大雨,基哥麾下的那些部曲,都是不可能发起进攻的,这点显而易见。

下雨的时候,别说视线受阻行动不便,就连弓箭都用不了。那些丘八都是自信满满,认为扫平关中根本就没什么问题,毕竟现在关中没有边军在,临时招募的团结兵实在是难堪大用。

所以根本犯不着冒险出击。

颜真卿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差,纠集周边民夫,还有那些团结兵,到渭南县周边部署防御工事。

试图给基哥麾下的西北边军更大阻碍。

“清臣(颜真卿表字),你回县城歇着吧,这里有我便是。”

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走上前来安慰他道。

颜真卿也不是年轻人了,如此操劳,身体可能会吃不消。颜杲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兄长,时不我待,雨一旦停下来,蒲州的西军便要杀过来了。”

颜真卿苦笑道,一个劲的摇头摆手,看得颜杲卿满脸无奈。

方有德手里有兵,而且是精兵,但是他现在就是不肯出手。

是什么原因,颜氏兄弟二人心知肚明,那可是他们的老上级。

如果方有德肯出手,那么他早就该去蒲州镇守。如此一来,基哥也没法带着六万西军进入关中。

想到这里,颜真卿长叹一声。

方有德撑不起长安的官僚机构,而这些官僚机构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关键,也是各种“节度使”不能替代国家的关键。

二选一,颜真卿只能选后者,因为是他们拥立了李琩登基称帝。真要闹起来,方有德会变下一个董卓。

很多矛盾是没法调和的,过去了的事情,后悔也没用。

“这里有我便是。”

颜杲卿又强调了一句。

颜真卿没话说了,他现在也确实感觉很疲惫。于是微微点头,回到渭南县城。

关中人口稠密,渭南县县城规模很大。但此时此刻,能跑的人都跑路,投奔关中的亲戚去了,城内冷冷清清的,看不到几个活人。

自大唐建国以来,除了武德那几年还偶尔有人(比如薛举、突厥)在关中找茬外,其余时间,都是太平岁月。

几乎就没有战乱。

因此现在还活着的人,对于战乱的到来,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应对。

战争的到来让他们无所适从,过往的恐怖传说,又让这些人害怕身死族灭。

他们能做的事情,便只有跑路。

只要暂时避过风头,不被战火直接波及。那么等基哥带兵过境后,回来还是一样的,最多损失点浮财。

这些人的离去,给颜真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今城内剩下的人,都是老弱病残,不方便走动的人。他们对于守城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回到县衙书房,颜真卿双目凝视着挂在墙上的布防图。

嗯,这图怎么看怎么破绽百出!

颜真卿自己看了都感觉好笑。

其实,西军是可以从渭水北岸绕过渭南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