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

而徐允恭交上的答卷相当完美。

以后徐达也能拍着胸脯骄傲的说一句:徐允恭,我儿子。

朱元璋很快就拟定了对主要功臣的封赏。

蓝玉晋封护军、梁国公,王弼爵位不变,勋位从第四等的庶长晋为第三等的都尉。

其他将领也各有赏赐。

至于徐允恭的封赏,不外乎就是升官赏赐财物。

勋爵之类的就不用想了,作为嫡长子他只能等待继承老父亲的爵位。

关键是,一门双爵乃至多爵,一般只存在于开国那一批人。

后来的享国者再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非常难了。

这只是关于高级将领和大功之人的封赏,下面一般将士们的封赏,还要等详细的战报送过来。

由五军都督府会同兵部、礼部共同拟定。

朱元璋很懂得拿捏时机,一边命人召回蓝玉大军,一边启程前往洛阳。

他要在洛阳,为凯旋大军举办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以此来为迁都造势。

同时也让当地人感受一下,什么叫大明天威,什么叫国运昌隆。

这种方法是非常管用的,能迅速稳定人心,有效的避免许多小麻烦。

七月初一,是钦天监选定的黄道吉日,宜出行、迁居。

朱元璋在这一天,率领文武百官,从应天港口登船前往洛阳。

随行的船队绵延四十余里,可见规模之庞大。

登上龙舟,看着港口站的密密麻麻的百姓,朱元璋也是感慨万千。

“咱在至正十六年进入应天,眨眼就三十二年过去了。”

马皇后也感慨的道:“是啊,那年你才二十九正值壮年,今年已经六十一了。”

“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朱元璋说道:“咱的半辈子都在应天度过,若不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真不愿意离开啊。”

群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才好。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应天是大明的龙兴之地,也是他们这群人的起家之地啊。

他们的半辈子,也同样是在这里度过的。

之前还不觉得什么,这真要走了才发觉,是如此的难舍。

这时朱雄英出来说道:“皇爷爷才不老,您和皇祖母都能长命百岁,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况且洛阳和应天有水运连通,往返非常方便,您以后可以随时过来走走看看。”

看到宝贝孙子,朱元璋心中的惆怅顿时消去了许多,笑道:

“哈哈,还是英儿会说话,那皇爷爷就努力活到一百岁。”

皇帝情绪好转,群臣才敢说话,纷纷发表自己对应天的不舍。

然后就是对新都的期待,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陈景恪默默的站在后面,他对应天也有极深的感情。

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也在这里生活了十八个年头了,骤然离开自然有诸多不舍。

最不舍的其实还是老一辈,陈远和冯氏两口子走的时候,那才是一步三回头。

不过他们并不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走的,而是提前半个月就由福清带着去了洛阳。

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

不只是他们家,大多数人家其实都是如此,先一步派人过去打理。

等他们到了,可以直接入住。

只不过人家家大业大人口多,可以派遣管家之类的过去。

陈家人丁稀少,只能福清亲自过去。

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感慨了一番之后,很快就收拾情绪下令开拔。

船队缓缓启程,从长江进入大运河一路向北。

而这也意味着,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格局即将呈现。

等路过山东段的时候,朱元璋站在船头说道:

“京都放在洛阳,确实很有必要恢复隋唐运河,不知道白英那边计划的如何了。”

陈景恪回道:“早就计划好了,只是大明连年征战,内部又变革不断,实在不宜上马大工程了。”

朱元璋点点头:“这几年确实苦了百姓了,接下来你可有什么大计划?”

陈景恪摇头说道:“暂时没有了,我准备好好经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