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自研电池

“这东西现在只存在于理论中,还没有任何人能实现,跟氢燃料电池一样。”。。。

也许是喝多了两口,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挫折与艰辛,黄传福絮絮叨叨起来。

当天晚上,喝高了的大家谁也没回去,直接在酒店里开了房。

第二天,经过和堂哥探讨后,王铭洋决定自己搞电池研发,固态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都要有,分两条腿走路。

固态电池的理论容量上限比现在的液体锂电池500wh每千克理论上限高出好几倍,而且现在的液体锂电池研究有很多机构在做,专利什么的都注册了不少。

王铭洋不愿意花功夫在这方面上,打算直接上固体电池,虽然要从零开始比较难,但有成果的话,收益也是巨大的。

至于氢燃料电池,早在1842年,日落帝国一位叫威廉格罗夫的科学家就发明了一款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流和水的装置,这就是燃料电池雏形。

这位科学家也被后世尊称为燃料电池之父。

而在国内,1967年,大炼化物所接到了研制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科研任务,至此,华国燃料电池研发才算正式拉开序幕。

但是出于经济实用性的原因,燃料电池只能应用在一些特殊的领域,离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十万八千里远。

但即便如此,由于氢燃料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wh每千克,甚至更高,是一种足以颠覆世界格局的东西,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机构都拼命在这条赛道上奔跑,希望自己能先人一步拿到这顶桂冠。

对于自己的电池研发计划,王铭洋向黄传福发出了邀请。

黄传福基于自己目前的情况,只答应在固体电池上合作,因为他觉得氢燃料电池的难度太大,目前不合适。

再一个是氢燃料电池的很多专利都握在丸子国的两田汽车的手里,很难绕开封锁。

除非己方的研发进度能够顺利异常,后来居上,但这几率比买彩票中奖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