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阎锡山的批准后,李志坚就立即率军出发。
日军在河北的七寸就在于井陉,井陉是进攻山西的桥头堡之一,也是阻止晋军出晋的第一线,有井陉在,晋军不可能悄无声息的穿到冀中平原上。
并且从逃难过来的难民口中已经知道,日军在井陉大兴土木,建了不少的堡垒和据点,更是将进入冀中的道路全部堵死。
想要进入冀中,争夺井陉就成了争夺战斗的主动权的关键。
在经过细致的侦察后,井陉现在的确已经堡垒化,不太容易穿插渗透进入侦察,但是在井陉县城外有一个煤矿,防守力量不多。
于是李志坚决定先率兵直扑井陉矿区。
井陉矿没有多少日军驻扎,只有几个日本人带领的护矿队,护矿队的主力也是中国人,先头部队在突袭之下,基本兵不血刃攻占井陉矿。
井陉矿占领矿上之后,矿上的一些资金和其他财物,全部被43军收缴。对于矿工,先向其了解日军在井陉的部署和据点情况。这些人常年在井陉生活,对周围的情况比较了解。
于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将井陉的日军力量基本摸清。这些矿工们,随后根据他们的个人意愿,愿意前往山西或者从军的立即安排,不愿意的发放生活费,在战后放行。
他们也不清楚现在在井陉的日军具体多少,但是李志坚根据他们所说的日军军营的规模判断,城内最多不过一个大队,其余就是在乡、村里的交通道上的据点,这些据点人都不怎么多,也就几十个日本人,有的还都是伪军。
对于这点力量,李志坚再不犹豫,决定一鼓作气,将经过的据点全部拿下后,直接进攻县城。
日军的这些据点,对于防范其他的中国军队的确会有不小的作用,但是对于晋绥军来说作用就不大,晋绥军各部都有不小的炮兵力量,他这次出征率领出征的部队中就有不少炮,九个步兵团中就有九个合成炮兵营(2门山炮,2门战防炮,6门迫击炮),这还不说有一个专门山炮营(12门山炮),有这些炮兵,拔掉日军的据点不成问题。